梅兰芳的老唱片和现代意识,热点资讯,
梅兰芳录制《霸王别姬》时留影。 翁思再 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方兴未艾,在整理上世纪百代公司文档时,一批外商同梅兰芳之间的签约和书信文件被发现。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法规框架,一种契约精神。今当梅兰芳120周年冥诞,我们通过他同唱片业的关系,来探究这位从事传统艺术的伶人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意识,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。 唱片业是清末从西方传入的。初期伶人往往固守心得自秘,有“宁送一亩地、不教一出戏”的心理;有的不肯录制,有的虽然录制了,演唱时却故意错漏或含混不清。谭鑫培1915年所灌《四郎探母-坐宫》西皮慢板,唱到整段的三分之二处戛然而止。其中“改名姓”他唱作“改木易”,而下面“将杨字改木易……”照唱不误,将错就错。同期所灌《李陵碑》的反二*大段,唱到中途,在“金沙滩双龙会……”10个字的上句只唱了6个字,就此打住。这种错漏和不完整的情况在“谭片”里比比皆是。谭鑫培为了肥水不外流,将这一批唱片里的操琴者由老搭档梅雨田改为自己的二儿子谭家瑞,大大影响了艺术质量。谭富英就说过,我二伯父拉的《战太平》尺寸太快,也就是我祖父能够对付,要是别人就张不开嘴了。 梅兰芳最早灌片是在1920年,16岁的他已然受到新潮文化人的影响。最早出来扶植梅兰芳的是同盟会会员冯耿光,毕业于日本陆*士官学校,后来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,他是梅兰芳的重要智囊。 1920年梅兰芳在百代公司灌了 《天女散花》《黛玉葬花》《虹霓关》《汾河湾》《木兰从*》《嫦娥奔月》6出戏选段,共9张唱片,都录得非常认真,努力唱出他当时的水平,传播新创。 灌唱片也是一种“遗憾的艺术”。郑逸梅曾经记述,梅兰芳对于所灌的唱片经常表示不满意,不喜欢听。我们从梅兰芳唱片丛里发现一些重复录制的唱段。比如《西施》里的“水殿风来”,《廉锦枫》里的“遭不幸”“为娘亲”,《六月雪》里的“没来由”等,这些片子1924年已经由日本蓄音器公司灌制过了,可是后来分别由高亭、百代、胜利等唱片公司重录。又如《四郎探母》里的“坐宫”,他于1929年在蓓开公司录制过,1936年在高亭公司重录,同年又在胜利公司与谭富英合录了一个内容更丰富的版本。这种重录当然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促成,从主观方面讲,是梅兰芳出于修订旧作、克服遗憾的诉求。 1924年录制的《六月雪》唱词是这样的:“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,看起来老天爷顺水推船。法场上一个个泪流满面,都道是我窦娥死得可怜。眼睁睁老严亲难得相见,霎时间大炮响尸首不全。 ”1934年胜利公司重录时,梅兰芳在第二句后面补上两句:“行善的为什么惨遭命短,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”。原来这两句几乎是关汉卿的原词,1924年出于唱片容量的考虑被删了,于是1934年合理扩容,使之成为完璧。就艺术而言,后者录音时值梅兰芳中年,嗓音更宽更坚实,技术上更高一筹,还奉献了新的唱腔和胡琴过门。 《霸王别姬》里的“看大王”和二六“劝君王”两段,分别于1923年和1931年录制过两次。后者比起前者来,首先是音质更清晰,梅兰芳的嗓音更圆润。其次是伴奏,在京胡徐兰沅之外,加进王少卿的京二胡,更为饱满了。再看运腔,显得更为细致,梅兰芳以此来传播他的技术和经验。比如结尾的“宽心饮酒宝帐坐”,尾腔拖长、到位,收音时的下倚音并不像前者那么刻意强调,而是在自然中呈现遒劲的“豹尾”,以柔软的润腔呈现女性美和虞姬当时的无奈心情。又如“英雄思路起干戈”,“干”字的行腔,并不是把每个音符都唱出来,而是“吃”掉个别音符,看似留下“空白”,却显得活泛精神,更巧更俏。这个经验后来为程砚秋、张君秋所借鉴和发展,运腔中闪展腾挪,“吃字”、“留白”,摇曳生姿。 此番在中唱上海公司发现的档案文件中,有梅兰芳于1933年夏季给百代公司的一封信,大意是对以往合作表示感谢之余,因天气太热原因推迟录音云。真的是推迟吗?还是婉言推辞?人们有所议论。我猜测,这还是与百代方面安排的录音时间不合适有关。此前有余叔岩在二十年代录音的珠玉当前,为什么能够做到段段经典?就是因为事先做了约定,余叔岩要求公司方面等待自己状态最好的时机,哪怕是后半夜,哪怕对方不断改时间白白等候。梅兰芳效仿余叔岩,把录音时间掌控在自己手里,推迟录音时间以待自己嗓音更佳的时刻,这是完全可能的。当然,推迟或佯作推辞也可能是一种谈判或商业手段。这封信是用英语写的,可为梅兰芳身边有新文化智囊的佐证。 唱片的传播扩大了梅兰芳的影响力。那时戏园子只有几百人座位,唱片则使得梅兰芳的艺术打破戏园子局限,飞越千山万水。当时电台广播的京剧唱段多数仰仗唱片,于是人们更能足不出户就能听到梅兰芳的“中国好声音”。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谭鑫培。清末民初“无腔不谭”,而且整个须生行迄今仍在老谭光环笼罩之下。可是论影响力,如今梅兰芳的影响却大大超过谭鑫培。何哉?这同传播大有关系。就唱片而言,梅兰芳在1949年之前一共灌了176张;而谭鑫培唱片则亲自所灌只有7张半。梅兰芳的开放胸襟和传播意识,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,同谭鑫培不可同日而语。这些现代做派,使梅兰芳得以凭借当时的新媒体翅膀飞翔,实至名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