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一个月工资,关键是能照顾家里,还能学点技术,现在很满意!”3月31日,在官山镇西河村苗木基地,33岁的村民何俊一边给海棠修枝,一边拉起家常,置身粉色花海,何俊的日子格外灿烂。
在西河村,有十多名像何俊这样的90后,他们在基地务工,每月工资有四五千元,每年按时收土地流转费,年底还能再领到公司的分红,在家门口就能有三份收入。
地处八百里武当腹地的西河村,山大人稀,交通不便,几年前还是“穷窝窝”,年轻人纷纷外出,大量土地闲置,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。
“巴掌大的地儿,种粮食都不够吃,年轻人娶个老婆都难,只有出门打工!”说起当年,村*支部副书记万强直摇头。
年,村里引进湖北华彩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流转村里土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,到现在,苗木种植面积达到亩,吸纳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。
农业龙头企业进村,让一个贫困村“满血复活”,每年能为村里带来5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,村民年增收达5万元左右,一举甩掉“空壳村”的帽子,实现民富村强。
现在的西河村,公路两旁的田野里,成片的苗木五彩斑斓,有的花开正艳,有的造型各异,玉兰、海棠、紫薇、茶花、冬青、樱花等观赏苗木达几百个品种,村庄掩映在“彩林花海”中,宛如水墨画卷!
苗木产业发展壮大,“美丽经济”渐成气候,慕名而来的游人,打破了山村的宁静,以“彩林花海”为依托,民宿、农家乐相继出现,集观光览景、休闲度假、情境体验、康体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红火起来。
“乡村旅游发展起来,我们村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,今年全村人均收入可增长1万元以上,乡村振兴的画卷将更加美丽!”西河村*支部副书记万强信心十足。